·盡享在四季風情:春賞花、夏避暑、秋攬楓、冬觀雲
·沉醉於五大奇景: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路
·徜徉於宜人山林,放慢腳步,洗禮身心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包括番路、竹崎、眉山、阿里山。這四個縣的交通網絡就像樹葉的葉脈一樣遍布整個地區。遊客穿梭於該地區,驚歎於森林的鬱鬱葱葱、壯觀的日出和綺麗的雲彩。在美麗的茶園品茶和參觀鄒族土著部落都是不容錯過的休閒活動。
△ 高海拔起伏構成了阿里山東部山區的地形,由大山、十水山、斗山、萬歲山、塔山、珠山、尖山等18座主山組成,山脈中流淌着溪流。
△ 阿里山自古就擁有豐沛的紅檜與扁柏,歷經採伐後,現今存有第一期與第二期巨木羣棧道近四十株的紅檜巨木。其中最高的「阿里山香林神木」,高45公尺,樹圍12.3公尺,樹齡約2300年,是到訪阿里山的不可錯過之處。
△ 山區內有豐富的生態,稀有的植物如:蓧蕨、相馬氏石杉、一葉蘭等;動物則有台灣獼猴、帝雉、藪鳥、阿里山鴝、阿里山山椒魚等,熱鬧非凡。
△ 阿里山森林游乐园区的森林小火车深受游客喜爱。
△ 阿里山的日出,壯闊動人,令人難忘。祝山片區是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
△ 阿里山地區氣候涼爽,平均氣溫10攝氏度左右。四季都值得遊覽,7月8月雨水較多,11月至次年4月受東北季風影響,更容易看到雲海和雲瀑。
△ 春天櫻花季, 吉野櫻花的花季長達一個月,是全台灣不容錯過的賞櫻地點。
△ 參觀土著部落,瞭解當地風俗人文。鄒族村落的房屋皆為稻草屋頂,其中以男子俱樂部“庫巴”聞名。
△ 日照短、晝夜溫差大是阿里山的地質優勢,高山烏龍茶、金軒茶、袋泡茶都很熱門;現場/河邊品茶,竹林茶道,都可體驗。
△ 更有當地特色小食,日出餅與小米麻薯值得嚐鮮。
當地玩樂
附近景點
- 3.6分距離240米樹靈塔是高約20米的石塔,建造於1936年。傳説中,當年日本人為了開發阿里山地區珍貴的木材資源,大量砍伐千年紅檜巨木,而不久後那些砍伐工人就開始得怪病死去,日本人認為是樹靈在作祟,便建造了這座石塔以鎮壓樹靈,祭祀被砍去的紅檜。
- 4.7分距離250米
香林神木生長在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近阿里山一號巨木步道。樹種為紅檜,樹圍12.3米,高45米,樹齡推估2300年,舊名之所以為光武,是因為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
海拔2千多公尺的阿里山,位於台灣的霧林帶,終年雲霧繚繞,年雨量超過4000公釐,豐沛的雨量,滋潤了阿里山的千年巨木,阿里山可說是檜木的家鄉,為延續“阿里山神木”堅毅的生命力,2006年由林務局、嘉義縣政府、觀光局合辦“阿里山二代神木—誰與爭鋒票選活動”,經票選結果,一棵紅檜巨木得票最高,推測樹齡2300年,壯闊挺拔,是阿里山清香檜林中大哥級的巨木,能夠獲選也是實至名歸,該株神木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香林村慈雲寺旁,於新的(2007年)一年開始,正名為“阿里山香林神木”具有曆史傳承的意義。
- 4.8分距離250米阿里山3000年神木焚燬後的遺址,位於森林小火車神木站邊,現在在原地種植了紅檜樹苗,以傳承象徵阿里山神木生生不息的精神。阿里山上一棵樹齡超過3000年的紅檜巨木於1906年被人發現,樹圍25米,高度達50米,被奉為阿里山神木。1914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其中高聳的阿里山神木與行駛需過的森林小火車之景象,幾乎是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併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可惜在五十年代的兩次雷擊中被焚燬,並於1997年傾倒在鐵路上。當局聽取專家和民眾的意見,安排將神木放倒回歸自然,並在原地種植了紅檜樹苗,以傳承象徵阿里山神木生生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