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位於揚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岡中峯上,因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464年)而得名,現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間建的。唐代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傳經授戒,該寺因此出名。整個大明寺分三個部分,中部是主體寺廟建築,東部是棲靈塔,西部是園林式的後花園——西園。按中部-東部-西部的順序即可遊覽全大明寺。沿着舒緩的台階爬上山——山不高,海拔才28米,即來到大明寺的正門。山路兩邊有很多出售香火的小販,不要買,外面的香是不準帶入寺內的。請香在寺內。景區中部的主體寺廟建築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軸網上從南到北依次是牌樓、同時扮演着天王殿角色的山門、大雄寶殿。西路上主要看歐陽修,南邊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的平山堂,後來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為紀念歐陽修在平山堂後建造了谷林堂,北邊是歐陽祠。東路南邊是方丈室平遠樓,北邊是鑒真紀念堂,鑒真紀念堂東還有藏經樓。其中鑒真紀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築。鑒真曾六次東渡,為日本帶去了中國的佛教與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並圓寂於此寺,鑒真紀念堂於20世紀6、70年代建造時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樣子。紀念堂前碑亭裏立着刻有“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漢白玉碑。院子的正當中有一個石燈籠,為日本唐招提寺長老所送,與唐招提寺中的另一個石燈籠是一對。紀念堂內供奉着楠木做的鑒真坐像,仿唐招提寺裏鑒真像,是他圓寂時的模樣。紀念堂對面原來的晴空閣現為鑒真史料館,可以從圖文介紹中瞭解到鑒真的事蹟。景區東部的棲靈塔,原是隋朝皇帝楊堅為慶賀生日而建,現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復原重建的。塔高9層,裏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頂則可俯看整個大明寺,遠眺瘦西湖與揚州城景色。棲靈塔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鐘樓和鼓樓,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來自緬甸的玉佛。景區西部的後花園西園,因與乾隆下江南有關,又叫御園,園中和所有江南園林一樣,假山、亭台樓閣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東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塊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這個“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記》的作者張又新評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點,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大明寺每年的12月31日有熱鬧的“撞鐘迎新盛典”,活動時間跨年,市民在寺廟內,伴隨着午夜響起的108下鐘聲,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如意。每逢各菩薩生日、紀念日,大明寺也會舉行法會。
當地玩樂
熱門酒店
附近景點
- 4.7分距離1.5公里瘦西湖是一段狹長的河流,在這裡,你既可以沿河而行享受自然美景,或是走進亭台樓閣,品味歷代文人墨客的詩畫墨寶,你也可以坐上船,感受當年乾隆皇帝遊湖的逍遙心情。瘦西湖還有許多著名的湖上園林,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留下了眾多墨寶和故事,而且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風景建築。
- 4.6分距離1.6公里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那麼五亭橋就是少女身上那條華美的腰帶。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揚州城的象徵。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繪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墩由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
- 4.5分距離3.5公里文昌閣屬於揚州府學建築群,揚州府學已不復存在,現僅存文昌閣。文昌閣位於交叉馬路的中心,引人注目,是揚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文昌閣一帶是揚州的商業中心,白天車水馬龍,晚上燈火輝煌,文昌閣往北有四望亭,四望亭往西的四望亭路是揚州出名的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