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
舉世聞名的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自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藏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這裏先後修建了13座金壁輝煌的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監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餘名妃嬪、2位太監,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羣。明十三陵建築雄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明定陵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地面建築的總佈局呈前方後圓形,含有中國古代哲學觀念“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開工,歷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衹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的三座陵園之一。
熱門酒店
附近景點
- 4.5分距離790米
明昭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大峪山東麓,緊挨著定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昭陵規制在十三陵中屬中等規模,但與泰、康等陵寶城模式相比較,顯得更加精緻壯觀。其神道從長陵神道七空橋北向西分出,長約2公裡。近陵處建碑亭一座,亭後建並列單空石橋三座。陵宮總體布局呈前方後圓的形態,寶城前設兩進院落,方城下的甬道,另有棱恩殿、配殿五間,棱恩門三間。
昭陵的最大特點是率先形成了完備的“啞巴院”制度。其寶城內的封土填得特別滿,幾乎與寶城牆等高,正中修建夯土墓塚,封土前用磚牆擋住,與方城兩側的寶城牆內壁相接,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月牙形院落。
現在我們前往昭陵,可以看到已經修複好的棱恩殿、棱恩門、兩廡配殿、神功聖德碑亭、宰牲亭、神廚、神庫等。另外在其左右配殿分別設有“明昭陵帝後史料陳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陳列”,介紹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妃嬪的相關事迹和明代親王、妃嬪的墓葬規制。
- 4.6分距離2.1公里長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明。是明朝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可以說是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極大,營建時間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頗為完好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面積大,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 4.5分距離4.1公里
總神道又叫十三陵神道,即長陵神道,是長陵陵寢建築的前導部分,位於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區內。神道總長約7.3公里,始建於明正統初年,從南到北,原有石牌坊、三空橋、大紅門、神功聖德碑亭、石像生、欞星門、南五空橋、七空橋、北五空橋等系列神道墓儀設施及橋涵建築。現除橋涵已殘壞以外,其它都保護較好。石牌坊是神道上的一個建築,是我國現存较早和建築等級高的大型仿木結構石牌樓。由白石和青石雕琢組裝而成,製作精美、通透空靈。大紅門是陵區的總門户,單檐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下承石刻冰盤檐,造型精美大氣。神功聖德碑亭的四壁及台基為明朝原物,碑亭之內樹立着以白石雕刻而成的“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碑亭四角為華表,高10.81米,為八角形華表柱。頂部蹲立着一衹昂首長嘶的神獸——蹲龍。從碑亭往北的800餘米區域內是12對石獸和6對石人,以顯示帝王駕前的威儀。石像生的盡頭是欞星門,共有三道門,門上有兩塊枕石,可安兩扇門扉,以取“設六扉而開闔”之意。帝后入葬山陵時,必須經過此門,所以又常稱之為龍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