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支持使用IE8及更低版本IE瀏覽預訂

您可以使用永安旅遊App或其他瀏覽器預訂

掃碼下載APP

  • 繁體中文
  • English

WhatsApp報名及查詢(旅行團)

香港 +852 2928 8882

澳門 +853 6262 1623查詢旅行團


服務時間:
旅行團預訂查詢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訂單查詢
【旅行團、郵輪假期】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售後服務查詢
【酒店、自由行及機票】
星期一至日:9:00am-9:00pm

【會籍及積分查詢】
星期一至五:9:00am - 1:00pm、2:00pm - 6:00pm
(公眾假期除外)

獨峰書院

3.8分 歷史建築
查看全部6張圖片
營業時間
08:00-17:00營業
景點地址
麗水市縉雲縣倪翁洞景區內
景點介紹
獨峯書院是縉雲四大書院之一,在倪翁洞景點內,好山山麓,面臨好溪(練溪),宋代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紀念地。獨峯書院,建築風格屬晚清,佔地1200平方米,核心部分為三間三進,左右廂房二十間,南北對稱,由卷洞圓門和小門相連。其間花園、天井、圍廊渾然一體。院內有欏木石楠、銀杏、桂樹、山茶、金錢松、芭蕉等名花名木。院內展覽以紀念朱熹為中心,並陳列仙都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文學藝術作品,以及仙都恐龍化石圖片,供遊客觀賞、品味。背景知識:元《仙都志》等書載:獨峯書院在練金溪西,正對獨峯。宋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節上疏劾台守(唐仲友)未報,八月二十二日巡歷到縉雲縣,倘徉於仙都山,以伺朝旨,有:於此藏修,之語。同時,作《追和徐氏山居韻》七絕一首:“出岫孤雲意自閑,不坊王事任連環。解鞍盤礴忘歸去,碧澗修筠似故山。”朱熹離開後,他的學生建讀書堂於仙都巖。寶慶三年(1228),在青田進士葉嗣昌提議下,人們在鼎湖峯對面的伏虎巖下創建禮殿,作為講貫之所,以示紀念。鹹淳丁卯(1267)縉雲進士户部尚書潛説友撥款擴建,名為獨峯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縉雲知縣何乃容改址在好山腳下的“晦庵先生彌節於此”之處重建。

周邊餐廳

附近景點

  • 問漁亭
    4.5分
    距離150米
    歷史建築
    在倪翁洞附近,有一座雕樑畫棟以魚為裝飾的重檐八角亭——問漁亭。此亭建在一塊形似蓮瓣,四面臨水的巨石上。傳説鼎湖峯上有個湖,湖中長有大蓮花。黃帝騎龍昇天時,踩在蓮花上騰空而起,然後颳起神風把蓮花颳走。其中一瓣落到金華縣變成金華山,另一瓣落到好溪旁的花瓣巖(這巖石又叫“青蓮石”)。後來明朝有一個名叫瀨仙的來此,問詢於漁而找到了他的主人御史樊獻科。為了紀念這個“問漁得主人”的故事故造了“問漁亭”。
  • 倪翁洞
    4.5分
    距離350米
    洞穴
    初陽谷有三個石洞並連,玲瓏剔透,圓如米篩,又稱“陽谷三竅”。每當旭日東昇,有一縷陽光射透三洞的奇蹟。從“半壁池”入,過曲徑拾石級而上。主洞高大寬敞頂如園蓋,地面平坦,洞前有巨石如屏,石室十分幽靜而雅緻,洞頂有碗口大的石孔,相傳為古人夜讀掛燈處。洞中留有唐朝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摩崖石刻、行、楷、隸、篆齊全,琳琅滿目。珍貴的是唐代小篆書法家李陽冰(曾任縉雲縣令)題的”倪翁洞”三字。據説古代一位姓倪的官員,嫉俗遁世,隱居於此,但未留下姓名。唐朝李陽冰任播雲縣令時稱之為倪翁,並於公元759年攀書“倪翁洞”三宇,刻於洞口,立巨石之上。後人修建“憑虛閣”以保護書法,至今石刻無損,字跡清晰。明朝刑部尚書鞘志(號旭山)和御史樊獻科(號斗山),也曾先後隱居於“兩谷洞”,因此石壁間有“旭山”、“斗山洞天”等題字。1980年4月,縉雲縣委將“倪翁洞”和仙都風景區的巖壁石刻,列為歷史文物加強保護。倪翁洞景點其他景觀有:老鼠偷油、獨峯書院、問漁亭、舅轎巖、月鏡巖等。月鏡巖:東蒙巖與五老峯之間,有一簇巖石,形似一羣仙女,遙對着好山上的“月鏡”在梳粧打扮,故得名“仙女照鏡”。相傳古時有一羣仙女感到天上寂寞,欲下凡遊玩。於是在羣玉台對着鏡子梳粧打扮,然後載歌載舞,樂聲傳到人間。在正北方望龜洞住着修煉的和尚,聽到悦耳的仙樂,悄悄地到仙人礁偷看,衹見仙女們在快樂地歌舞,瞪直了眼,入了神。就這樣成了化石。
  • 大肚巖
    4.4分
    距離990米
    山嶽
    地質地貌
    大肚巖,因其形似大肚仙而得名,與小赤壁相連,天鵝卵相鄰,玉甑巖隔溪相望。大肚巖距合掌巖數十步,巨巖大肚如鼓。倘遇天雨,如雨蓑水,因而又稱“雨蓑巖”,與隔岸玉甑巖相對。民間傳説“玉甑”為貧民供飯,一饕餮之待飽食過度,涉水脹死彼岸,乃成“大肚巖”。

周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