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景點
- 4.2分距離市中心30.1公里魯史古鎮原稱阿魯司,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有名的歷史古鎮。是臨滄市鳳慶縣古滇西茶馬古道要道之一,也是滇西保存較為完好、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羣之一。由於魯史古鎮地處茶馬古道要道上,歷史悠久,南來北往的人到此定居經商,街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廣場”的集眾家之長的獨具一格的格局。以四方街為集鎮經緯線的中心點,呈圓狀分佈。民宅建築主要以仿效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風格的三合院為主,一樓一底三格三廈屋面,泥瓦封火牆。四合院有花園,三合院有花台,並繪有壁畫、詩句、對聯,求其家宅方圓,藏風聚氣,暖和興旺。同時,民居建築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也兼具南詔風格的建築羣落。魯史古鎮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商業旅遊,可以住當地民俗,或者在公路上方的新街住宿。或者回鳳慶縣住宿。
- 4.7分距離市中心36.5公里古墨村位於詩禮鄉政府西北方,因多有文墨之人而得名。清朝年間古墨村考取進士的有7人,現仍存有進士牌匾。古墨的靈性全在一條情人河,情人河流經古墨全境,將古墨一分為二,因閑暇之餘,未婚青年男女常到此約會而得名,楚楚相惜的人們到河邊唱歌、對調、散步,訴説芳意,一條情人河成就了無數佳偶,因此得名。沿河兩岸與“石”有關的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磨坊羣、碾子房、榨油房、造紙房錯落有致,巧奪天工,逶迤婉轉的石頭路、簡潔精緻的石板橋巧妙地連接着古磨坊羣,歷經滄桑。沿岸還有大片的古核桃林,有古核桃樹400多株,冠大葉茂,樹幹奇形,蒼勁壯觀。春天是小橋流水人家,夏天是墨綠的核桃葉,秋天是豐收的核桃果,冬天則是枯藤老樹昏鴉。電影《紅茶鎮》、微電影《茶王》、《茶之味》相繼在此取景拍攝。
- 5分距離市中心16公里鳳慶石洞寺位於臨滄市鳳慶縣城東南30公里的彝族鄉箐頭村,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1794年),1926年重修。寺內建築有大殿、兩廂、拱橋、蓮池、雙閣等。石洞寺院內有大殿、廂房、二房等共5幢11間,另有古茶花樹一株,合抱有餘,定名蒲門茶,名九蕊十八瓣,與寺齊名。寺前雙閣建於清道光、鹹豐年間,對峙于于兩巨石上,其間以石橋相通,建有拱橋、連花池、地勢險峻,風景優美。
- 4.7分距離市中心16.5公里
崇聖寺位於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是大理國時期的皇家寺院。這裏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峯,風景十分優美。三塔原來是崇聖寺的一部分,如今看到的寺院是重建的,而三塔則是已有千年歷史的遺跡,也是來此的很大看點。參觀路線進景區入大門,迎面就能看到位於景區中軸線台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的大塔叫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呈三足鼎立之勢,頗為大氣。三塔的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拍攝三塔絕妙的地點是它斜後方三塔倒影公園的“三塔聚影池”,在這裏可以拍到三塔和池中的倒影,許多遊客在這裏拍照留念。繞過三塔,沿着中軸線往裡走,沿路可在文物陳列館看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文物,在鐘樓看重達16噸的南詔建極大鐘,在雨銅觀音殿看雨銅觀音,最後便可來到崇聖寺。崇聖寺如今的崇聖寺是2005年重建的,規模宏大,可以感受到當年南詔、大理時期皇家寺院的氣派,寺內各種各樣的龍共1萬多條,是全國龍最多的寺院。另外,寺內還有一面全國很大的牛皮大鼓,直徑3.1米,用一整塊牛皮製成,值得一看。
- 4.7分距離市中心14.3公里大理古城位於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這裡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當地的生活節奏很慢,陽光明媚,溫度也十分適宜,在古城裡逛逛小店,看看古建築,非常地愜意。農曆三四月份是大理節日很多的時候,有名的是“三月街”,非常熱鬧,
- 4.4分距離市中心3.6公里
和順古鎮是茶馬古道重鎮、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環山而建,一座座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古鎮。鎮內主要景點有:滇緬抗戰博物館、中天寺、彎樓子、劉氏宗祠、艾思奇紀念館等。和順古鎮內的小吃很豐富,獨具當地風味。古鎮內客棧眾多,多以老式民居改造而成,值得住一晚體驗一下古鎮的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