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葡萄長廊
葡萄長廊是和闐縣巴格其鎮的農民為節省耕地,利用農田道路,將葡萄種在道路邊上,枝蔓架在道路上方,多佔天少佔地。80年代初,和闐縣將這一創舉大力推行,並進行了統一規劃,到目前為止,全縣葡萄長廊達1500多公裡。利用農田道路建成千裡葡萄長廊,創造了葡萄栽培史上的奇蹟,成為和闐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蔥綠茁壯而又生機勃勃的葡萄長廊綿延千裡,蔚為壯觀,徜徉其間,腳下是鄉間小路,頭頂翡翠般的葡萄,一派田園景色,使人猶入仙境。
附近景點
- 1.5分距離1.6公里該遺址是古代于闐地區重要聚落遺址。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露在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佈。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骨頭等文物。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幾何圖案、植物圖案、人物和動物等,波斯、希臘風格極濃。1959年曾出土一衹金制小鴨和唐代“乾元重寶”錢,金鴨工藝精湛,造型與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畫中的鴨子相似。斯文赫定還發掘出基督教的金幣、十字架和一塊金牌,説明遺址存續期間,曾有兩名傳教士來此傳教。目前被納入保護範圍的為一片面積約0.3平方公里,低於地平面8米的沼澤窪地。約特幹遺址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8分距離2.9公里
該樹已有560多年的曆史,當屬元代的果樹,堪稱老壽星。曆經數百年風雨滄桑,核桃王仍以其高大偉岸,枝繁葉茂,蒼勁挺拔的雄姿,展現在遊客面前,給人一種深邃悠遠,歡暢淋漓的美感。
該樹獨佔一畝天地,樹高16.7米,樹冠直徑20.6米,主幹周長6.6米,冠幅東西長21.5米,南北寬10.7米,樹型大致呈V字型,整個大樹主幹五人合抱圍而有餘。由於年代久遠,主樹榦中間已空,形成一個上下連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納四人站立。入口直徑0.74米,出口直徑0.55米,可容遊人從洞口進入,順著主杆從樹丫上端出口處爬出。細看樹榦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宏而古老,像畫家筆下凝重蒼勁的色彩,形狀奇特,氣勢雄偉。
離樹王12米處其根又長出一棵核桃樹,形狀酷似老樹王,身軀也呈V字型。細看去,酷似一對情深意濃的人間母子。核桃王年產核桃20000餘顆,所產核桃以個大皮薄,果仁飽滿百著稱。
- 3分距離7.3公里故城西有沙山環峙,南倚昆崙山麓。早年尚有內外皆為方形的二重城牆殘跡,現已不存,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該城西南部為多。遺址上現有相當數量的陶窯堆積物和建築柱石。地面上遍佈紅、綠、灰色陶片,器形有盂、缽、單耳罐等等。城南約1公里處,台基分佈密集,疑為舊日王宮,也有人認為是官衙或貴族居住區。近旁還有一方形土台,高約3米,長約百米,似為一古代大型建築,近處多有紅色陶片。往南行約10公里,有一座石塔,周長約60米,殘高約6米,周圍散佈許多泥塑殘件。據傳附近有屋舍遺址,已被流沙淹沒。此處曾發現泥塑佛頭,上飾金葉,製作精美。故城遺址北端曾發現一口大陶缸,內盛漢五銖錢45公斤上下。在大缸南惻100米處出土了壁畫殘片、泥塑壁飾、佛像殘塊等物。由此推斷,此地也是一座佛寺的遺址。該故城已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