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縣景點
- 4.5分距離市中心10.4公里
吉州窯位於吉安縣千年古鎮永和鎮,是目前世界規模大、保存完整的古窯遺址羣之一。吉州窯創燒於隋唐時期,鼎盛於南宋,至元末明初終燒,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2011年起,吉安縣着力建設吉州窯遺址博物館、文化廣場、吉州窯遺址公園、宋街環境整治等,努力建成集文化、旅遊、休閑、考古科研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景區。吉州窯,又名永和窯、東昌窯,創燒於唐末五代,鼎盛於南宋,至元末明初,具有1200多年的歷史。據《景德鎮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唐在洪州,宋時出吉州”。“先有吉州,後有饒州(景德鎮)。”“今景德鎮陶工故多永和人”。吉州窯陶工對景德鎮瓷業燒造技術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永和鎮同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為宋代三大名鎮。當年是‘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繁華之地。1980年省文物部門對吉州窯進行發掘,面積達1290平方米,出土歷代文物4500餘件,轟動了世界。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4.4分距離市中心5公里白鷺書院位於吉安市吉州區沿江路,這裡培養造就了不少著名人物,如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皆出其門。書院中有云章閣和風月樓等建築,風月樓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築風格,磚木結構的三層亭樓。這兩處是白鷺書院的兩主體建築,另有泮月池、狀元橋、古吉台等書院遺址。
- 4.5分距離市中心16.2公里
釣源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西部,至興橋鎮往北,古樟成林,茂密蔥蘢,綠葉掩映下,青磚黑瓦若隱若現。村里長幼婦孺,怡然自樂。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巷道,曲折迂迴伸向各幢古宅。從平整、光潔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見老屋高低錯落,排列有序,顯得幽得與蒼老,引人入勝。風姿各異的曆代建築,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風情畫,令人賞心悅目。建築風格的豐富多樣,隱含太極八卦的結構布局,形成了釣源古村群落的顯著特色。
- 4分距離市中心22.5公里渼陂古村座落在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為南宋初年從陝西夏陽遷徙至此。整個村莊被山水環繞,風景十分優美,古村民風純樸。渼陂古村以明清建築為基礎,融合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
- 4.5分距離市中心2.2公里
滕王閣臨贛江而立,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也是南昌的地標。儘管屢毀屢建,如今的建築是近代翻修過的,也很難感受到古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但它仍是人們來南昌的必到景點之一。到南昌看滕王閣,總不失是件很有儀式感的事兒。
景區主要由滕王閣主閣,和南北兩面的小園子組成,登樓望遠是遊人來此的主要目的。主閣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的建築,其實它裏面還有三個暗層和一個設備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有九層。
主閣的第一層是序廳,進門正前方是一尊漢白玉雕的《時來風送滕王閣》,門前一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拱聯。在廳內走走,能看到許多名家手筆的匾額和楹聯,讓人感到滕王閣不凡的地位。二層是暗層,牆壁上是先秦到明末江西80多位傑出人物的畫像;三層北耳廳有一個茶座;四層和二層相似,牆壁上是反映江西山川風貌的壁畫。
繼續往上來到第五層,五層是觀景的好地方,整個滕王閣的精華就在這裏。中廳牆上銅板雕刻的《滕王閣序》是蘇軾的手筆,旁邊是王勃拿着酒杯的塑像,而東廳中央則是滕王閣的全景模型。漫步迴廊,眺望贛江蒼茫的江水,雖然對岸早已是高樓林立,不復當年的景緻,但遙想當年文人雅士在此吟詩作對的場景,心中總有些感慨。
由此再上一層是一個仿古戲台,檐下懸着蘇東坡手書的“滕王閣”金匾。從主閣下來,時間充裕可以去到南園和北園逛逛,仿古的園林環境不錯。如果你想節約錢,可以不進景區,在外面也能看到滕王閣全景,衹是拍照角度沒那麼好了。
- 4.6分距離市中心1.4公里
杜甫江閣位於湖南長沙河東城區西湖橋,地處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處。這是一座臨江建築,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杜甫而建的仿古建築。由主閣、長廊、碑亭、茶室等建築物組成。因為靠近湘江,因此這裡每到重要的節慶都是觀賞橘子洲焰火表演的絕佳地點。來這裡登高遠眺湘江兩岸,喝喝茶、吹吹江風,很是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