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支持使用IE8及更低版本IE瀏覽預訂

您可以使用永安旅遊App或其他瀏覽器預訂

掃碼下載APP

  • 繁體中文
  • English

WhatsApp報名及查詢(旅行團)

香港 +852 2928 8882

澳門 +853 6262 1623查詢旅行團


服務時間:
旅行團預訂查詢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訂單查詢
【旅行團、郵輪假期】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售後服務查詢
【酒店、自由行及機票】
星期一至日:9:00am-9:00pm

【會籍及積分查詢】
星期一至五:9:00am - 1:00pm、2:00pm - 6:00pm
(公眾假期除外)

涇川景點

  • 歷史景點
  • 大自然與野生動物
  • 展覽與文化組織
  • 觀光團
  • 戶外活動
  • 展覽及活動
  • 公園與樂園
  • 休閒活動
  • 水上運動
  • 空中體驗
  • 大雲寺•王母宮
    4.1分
    距離市中心1.5公里
    歷史建築
    大雲寺·王母宮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涇川縣城西北1公里處,沿312國道分為王母宮、大雲寺兩個景區。王母宮始建於西漢元豐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間曾兩次重修。1992年,當地政府與民間聯合重修,陸續建成西王母大殿、東王公大殿、紀殿等主體建築。回山之下,兩河匯流處建有“回屋”,相傳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東王公相會之處。王母宮依山開鑿,平面呈“回”字形,外有三層樓窟檐。窟高11米,寬大12.6米,深10米,中心柱四周中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餘尊,有大小佛龕22個。中心柱正麪塑有佛像一尊,高約4米,泥塑石胎,體態豐滿,為唐代作品。窟內每壁造像三層,百餘尊,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的名窟之一。王母宮碑碣眾多,其中以“王母宮頌碑”為,有“瑰寶”之稱。回山南麓建有瑤池,傳説是西王母的宮庭,為西王母舉辦蟠桃會、宴羣仙的地方。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是西王母盛會。屆時,四面八方的民眾,紛紛來到這裏朝聖,人山人海,香火旺盛。我國境內王母宮眾多,但有史料、碑刻、古蹟民俗作證,涇川王母宮是天下一真宮,涇川縣城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西王母文化名城”。2001年2月王母宮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 王母宮石窟
    4.1分
    距離市中心1.2公里
    歷史建築
    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平面呈“回”字形,外有三層樓窟檐。窟高約11米,寬12.6米,深約10米,中心柱四周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約200餘尊,有大小佛龕約22個。中心柱正麪塑有佛像一尊,高4米,泥塑石胎,體態豐滿,為唐代的作品。窟內每壁造像三層,共百餘尊,是我國古“絲綢之路”上的名窟之一。王母宮碑碣眾多,其中以“王母宮頌碑”較為知名,有“瑰寶”之稱。
  • 南石窟寺
    3.2分
    距離市中心8.5公里
    歷史建築
    南石窟寺與甘肅慶陽北石窟寺系同一時期開鑿,均為北魏涇州剌史所造,被譽為“南北石窟雙明珠”。南石窟寺現存石龕5個,衹有一、四窟有造像。一號窟是主窟,窟門兩旁開有方龕於壁巖之上。窟高13米,長17米,寬24米,呈長方形。窟頂為復鬥型,結構獨特,造型宏偉,門上設明窗。入窟門,迎面三壁圍站着高6米的七尊佛像。這種七佛一堂排列格式,在國內大石窟中均未有見。七佛頭、手大於正常比例,體型較肥矮,樸實健壯,呈北方民族氣魄。佛像高鼻大耳,面部豐滿,表情慈祥,形態淳厚,神情肅穆,居高臨下,俯覽眾生。七佛間雕有脅侍菩薩十三尊,儀態秀曼,婷婷玉立。窟頂還雕有傳教故事,描繪釋迦牟尼自誕生至出家的情節,造型生動,頗有生活情趣,是一件藝術珍品。四號窟為唐代開鑿,洞窟為5平方米,呈方形,泥塑造像,正中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兩側壁畫有六力士、八大菩薩形象。南石窟代表着中國佛教石窟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
    4.7分
    距離市中心33.8公里
    歷史建築
    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也稱:秦兵馬俑,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約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這裡出土了一千多個士兵陶俑,每個表情姿態各不相同。站在龐大的地下軍陣前,你會感覺到兩千年前始皇帝掃平六國、統一天下的非凡氣勢。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為自己營建陵園,前後將近使用了72萬人力,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

  • 華清宮
    4.5分
    距離市中心26.9公里
    歷史建築
    自然風光
    展覽

    華清宮(華清池 • 驍山)景區位於西安城東30公里,與兵馬俑相鄰近。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和許多歷史事件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宮內勝景】

    ▲華清宮歷史悠久,週、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宮內集中著唐禦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和飛霜殿、萬壽殿、長殿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及飛霜殿、萬壽殿、長生殿堂、長生殿堂、聖巹殿等座堂。

    ▲「溫泉頌」碑

    驪山溫泉因開發利用早且備受歷代帝王的青睞,享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譽。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姜寨先民就開始​​利用驪山溫泉。源遠流長的驍山溫泉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景區內的這塊溫泉頌石碑高154厘米,寬72厘米,厚19厘米,盤龍螭首,梯形跌座。是北魏雍州刺史元萇篆刻,碑文寫到“溫泉乃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干城萬國之民,懷疾枕菏之客,莫不宿糧而來賓,療苦於水”,此碑是華清宮現存最早的文字實物資料。

    ▲唐禦湯遺址博物館

    這裡就是《長恨歌》中描述楊貴妃出浴場景的浴池所在地,在安史之亂後,原來的建築殘存無幾。 1982年,臨潼縣人民政府在興建「貴妃亭」時,偶爾發現了唐代浴池遺址,後經發掘整理,建成唐華清宮禦湯遺址博物館。這個湯池小巧靈瓏,設計獨特,東西長3.6,南北寬2.9,形狀近似橢園形。池壁全由青石拼砌而成,湯池上下兩層的台式結構,由18組卷石拼砌而成。池中有供楊貴妃沐浴時的專用的長條石,刻有「楊」字樣。池底中間有一直經為10公分大小的進水口。這裡出土了一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蓮接噴頭,下接陶水管道與總水源相接,溫泉水因自然壓力通過管道從蓮花噴頭四散噴出,這灑落下來的水霧呢,也就和今天的淋浴相差無幾。貴妃池東邊緊鄰的便是唐玄宗專用的御湯。唐時池上建有九龍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條龍,口噴泉水。此湯平面呈寫實的蓮花狀,故又稱「蓮花湯」。

    ▲西安事變舊址

    華清宮的五間廳是當年西安事變發生的地方。直到今天五間廳的玻璃窗、牆上還保留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

    歷史事件:

    ▲烽火戲諸侯

    西元前779年,週幽王得美女褒姒,但美人卻終日不笑。為此,幽王與奸臣虢石父商議妙計,點燃了驪山烽火台的狼煙。天下諸侯觀烽火,速帶領兵馬救駕,幽王卻告訴諸侯:“為取娘娘一笑而舉烽火也”,於是褒姒大笑。各路諸侯乘勇而來,忿怨而歸。犬戎國看到幽王昏庸無道,人心背離,趁機領兵進攻。兵臨山下,週幽王急舉烽火調兵,諸侯無一路前來救駕。幽王攜褒姒逃至驍山下,被犬戎所殺。留下了「一笑值千金」、「一笑失天下」、「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

    而此烽火台就是高聳在海拔913.6公尺的驪山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

    • 蘇東坡驍山賦詩

    北宋嘉祐年間的驪山溫泉,經過劉子顒等人一番苦心修繕,美不勝收,惹得四方遊人蜂擁蝶聚,吟詩作賦,抒情懷古。在這些不勝枚舉的詩賦艷詞中,初露頭角的文壇巨擘蘇軒遊驪山所作的 《虢國夫人夜遊圖》、《驪山》 等傑作卓爾不群。

    •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在華清池發動兵變,扣留了當時國家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演出項目】

    景區內可觀賞大型舞劇:

    ▲《長恨歌》演出;景區在2007年推出的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 2012年又推出的多媒體影像劇《玄境長生殿》。其中《長恨歌》只在4-10月期間演出,普通席位的票價,根據區域不同,在200-300元之間。

    ▲還有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12·12西安事變》,真實而生動的展現了「西安事變」鮮為人知的歷史原貌。

  • 西安城牆
    4.6分
    距離市中心872米
    歷史建築
    夜景

    西安城牆,是這座古城的標誌性景觀。現在我們看到的城牆,建於明朝初年,如今已經有六百多歲了,它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包括護城河、角樓等一系列設施。目前西安城牆有多處城門可以登城,遊客可以就近選擇,其中南門是西安城的迎賓門,也是遊客較多的一個城門。在古老的城牆上騎自行車,是一個不錯的體驗活動。騎行在城牆上,俯瞰十三朝古都,你會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