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景點
- 4.3分距離市中心10.8公里河陽古民居是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縉雲縣仙都風景名勝區內的新建鎮。公元933年,原吳越國掌書記朱清源兄弟倆為避五季之亂而定居縉雲,因其原籍河南信陽,故取名河陽。現存的一街五巷的村莊佈局乃元代設計。大多建築為明清兩代所建,是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築群。
- 4.3分距離市中心5公里
仙都觀,又稱趙侯祠、趙侯廟、烏傷侯廟,是縉雲仙都最古老的廟宇之一。這裡供奉的是趙炳。
趙炳(公元1008——?年),漢代人,精通法術,崇尚清潔簡樸,用向東流淌的水來祭神,把桑樹皮削下來做祭禮,用清水變出美酒,用刀隨便削去一物,便可變出熟肉。用盆裝上清水,就可以看見魚龍。趙炳雲遊金華縉雲一帶時,當地遭兵亂,瘟疫大起,趙炳為百姓治病,救了許多人。為了紀念他,百姓在此給他建了祠堂。
漢代皇帝知道後,敕封趙炳為大將軍和烏傷侯。烏傷侯是因為當時縉雲仙都屬於烏傷縣。招隱洞、神醫洞中還供奉著自古到今八位神醫的石像,保佑人們平安、健康、幸福。
青龍岩:趙侯祠的門口有座巨型岩石,形狀象龍口,人們稱其為青龍岩,與大肚岩隔著馬路對峙。岩石的西側有梯雲洞,即秦漢的古長亭所在,又是台州到金華的必經之路,岩石的東側有神農洞、招隱洞。大家看,龍頭、龍眼、龍鼻、龍口幽霧錯疊,很是逼真。古人信神,到這裡都投錢幣以蔔吉兆,投一次中的為大吉,投兩次中的為發財,投三次中的為平安。
天鵝孵蛋:招隱洞對面有個的石龍虯體迴環的山穀,穀口堆放著許多碩大無比的巨石。如果從趙侯舟向穀內眺望,這堆石頭的上部,酷似一隻天鵝;下部石頭較小,形如鳥蛋。人們望形生義,取其名為天鵝孵蛋。如果進入穀中,立於石下,這堆巨圓蛋石,部分已開裂,似乎被刀劍所剖,所以人們叫它為仙剖岩或剖瓜石。此地,又是一個三面通風的山洞,冬暖夏涼,特別是酷暑,內外溫差近10度,是避暑的絕妙之處。《兩個巡邏兵》、《摩雅傣》、《連心壩》、《書劍恩仇錄》、《哪吒》等影視片,都在這裡拍攝過。
- 4.4分距離市中心6.1公里黃帝祠宇是仙都景區的靈魂,是我國南部祭祀、朝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主要場所,為中國古代道教活動中心地之一。位於鼎湖峯右側,步虛山山腳,中間由練金溪相隔。該建築具有盛唐風格,氣勢恢宏。黃帝祠宇再現了中華民族共同始祖黃帝的神采,重敍了充滿神奇魅力的遙遠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黃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風景名勝區重新成為中華民族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場所。每年這裏都隆重舉行大型祭祀黃帝典禮。背景知識:黃帝祠宇的前身稱為縉雲堂,約建於東晉成帝咸和——鹹康年間(公元326-342年)。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縉雲山為仙都山後,為了紀念軒轅黃帝,改名黃帝祠宇,由著名小篆書法家、縉雲縣令李陽冰撰額。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56年),朝廷下旨改為玉虛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它毀於戰火,後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修復。到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兩浙轉運使潛説友撥款擴建達到鼎盛,總共佔地30多畝。有殿、堂、祠、宮、軒、廊、亭、門等共99間。到了明朝末年,它僅存亭一座。1994年,按《仙都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並經國家建設部批准,縉雲縣人民政府決定重建《黃帝祠宇》,恢復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北陵南祠”的格局。
- 3.8分距離市中心4.8公里獨峯書院是縉雲四大書院之一,在倪翁洞景點內,好山山麓,面臨好溪(練溪),宋代理學家朱熹講學的紀念地。獨峯書院,建築風格屬晚清,佔地1200平方米,核心部分為三間三進,左右廂房二十間,南北對稱,由卷洞圓門和小門相連。其間花園、天井、圍廊渾然一體。院內有欏木石楠、銀杏、桂樹、山茶、金錢松、芭蕉等名花名木。院內展覽以紀念朱熹為中心,並陳列仙都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文學藝術作品,以及仙都恐龍化石圖片,供遊客觀賞、品味。背景知識:元《仙都志》等書載:獨峯書院在練金溪西,正對獨峯。宋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節上疏劾台守(唐仲友)未報,八月二十二日巡歷到縉雲縣,倘徉於仙都山,以伺朝旨,有:於此藏修,之語。同時,作《追和徐氏山居韻》七絕一首:“出岫孤雲意自閑,不坊王事任連環。解鞍盤礴忘歸去,碧澗修筠似故山。”朱熹離開後,他的學生建讀書堂於仙都巖。寶慶三年(1228),在青田進士葉嗣昌提議下,人們在鼎湖峯對面的伏虎巖下創建禮殿,作為講貫之所,以示紀念。鹹淳丁卯(1267)縉雲進士户部尚書潛説友撥款擴建,名為獨峯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縉雲知縣何乃容改址在好山腳下的“晦庵先生彌節於此”之處重建。
- 4.8分距離市中心48.6公里黃山是千古名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次登黃山,見黃山之胜狀,嘆為“生平奇覽”。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的“四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錯過。除此之外,霧凇、雪景、日出也是黃山獨特的景觀,每一個都會讓你感覺如臨仙境。
- 4.5分距離市中心26.4公里
篁嶺古村,屬典型山居村落,周邊千棵古樹環繞,萬畝梯田簇擁,造就了世外桃源般的山居田園生活。 這裏自然環境優美,歷史人文厚重,是古徽州歷史文化名村。
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古村,地無三尺平,數百年來,村民早已習慣用平和的心態與崎嶇的地形“交流”,繪就出了一處“曬秋人家”風情畫。
陽春三月,篁嶺數萬畝層層疊疊的梯田上油菜花盛開,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點綴其中,是一副優美的水墨油畫,在這裏,你可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花海親密接觸。
三月底,篁嶺二期高嶺梯田花海接力上線,由於海拔落差大、温度低,加上晚熟油菜花品種,使得花期較晚,二期花海可持續至4月中旬。
夏天來篁嶺,開啟一場奇妙夏夜之旅。一覽古村夜景,感受篁嶺的夕陽晚霞,萬家燈火,隨着舞動盤旋的百米長龍遊走在鄉間的路上,提一盞花燈漫步在古樸的街巷,感受魔幻森林的浪漫,在村口欣賞一場復古老電影,逛一逛鄉村的納涼集市。
立秋一到,篁嶺古村就成了一個天地曬場。來曬秋人家賞紅楓,欣賞屋頂曬秋,楓林盡染,體驗民風民俗,手搖風車、套南瓜等,感受曬秋人家的鄉愁韻味。
冬天篁嶺家家户户忙於攤曬、加工傳統土特產做年貨,屋頂上曬滿了臘味鄉俗,“曬”鄉俗,“慶”豐收,寓意新年大豐收。冬至來臨,篁嶺民俗文化季開啟,一直持續到來年元宵節。在這裏,你可以聽大戲、逛集市、嘗美食,品民俗年味;曬暖陽、圍爐煮茶,享冬日雅事,約上家人、朋友泡一場養生温湯,賞一場冬日限定雪景。
在篁嶺既可欣賞優美的田園風光,又能感受現代化的都市生活,既有精緻古樸的徽州百年古宅,也能體驗星級酒店的時尚優雅。
在篁嶺,遊客不僅可以品嚐到地道的民俗小吃如蒸汽糕、清明果、灰汁果等,還可以參與民俗小吃及手工藝品製作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