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交匯處凌雲山棲霞峯的巖壁上,又名凌雲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造型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崖造像藝術的精品。
欣賞巨型石刻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經過3代工匠人歷時90年得以完工。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高約70米,一尊巨型石刻彌勒佛坐像。觀賞高大雄偉的樂山大佛,驚歎於古人在沒有現代大型工具的情況下,竟能打造出如此精美的大佛。
祈福求平安、健康
樂山大佛一直就是佛教聖地,在巨大的佛像面前,雙手合十,心平氣和地祈福,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求一份平安、健康。
凌雲寺
凌雲寺是由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寺內香火很旺,來此祈福的遊客絡繹不絕。凌雲寺的綠化也做得很好,不僅樹木環繞,還擺有許多植物盆栽。在這裏感受佛教文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樂山睡佛:尋找江面上躺着的佛像
在青衣江的江面上,幾座山峯連在一起,仔細觀看會發現它的造型像極了一個躺着的佛像,佛頭、佛身、佛足俱在。睡佛仰面朝天,十分有趣。觀賞“睡佛”的較佳地點是在樂山古城東迎春門碼頭一帶。
遊覽路線:
大眾的旅遊路線是走樓梯到凌雲寺,然後到達大佛的頭部,從九曲棧道由大佛的頭部往下走。走到大佛腳部時拍拍照留念,然後再走上去。還有一種遊玩方式是坐船遊覽大佛,這樣可以遠處觀賞到大佛的全景。
步行遊覽:親自感受大佛的巍峨莊嚴
大多遊客都對樂山大佛早有耳聞,也看過圖片中的大佛。而當你真正走近大佛參觀時,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樂山大佛的高大巍峨和自身的渺小,僅僅是大佛的腳面就可以圍坐上百人。在大佛腳下可以仰視整個大佛,記得拍照留念。
乘船遊覽:遠觀樂山大佛的全貌
如果近距離欣賞大佛還覺得不夠或者體力不太好的遊客則可以選擇坐船遠觀大佛。乘船蕩漾在江面上,一覽大佛的全貌,留下珍貴的照片,還可以欣賞岸邊的風景。
1.樂山大佛的建造原因
相傳在古代樂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之處,水勢相當兇猛,路過此處的船衹經常沉沒。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鎮住江水,便召集人力物力修鑿樂山大佛。當大佛建造完工後,水勢竟然真的平緩了許多,過往的船衹都能安全地通過。
2.樂山大佛閉眼流淚
在三年自然災害後的1962年,岷山上漂浮着眾多餓莩,當時人們認為大佛不忍心看到這場人間悲劇,才痛苦地閉上眼睛,默默流淚。而科學的解釋是:佛像閉眼是由酸雨造成的,或者説是酸性沉降。酸雨能夠使非金屬建築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破洞和裂縫,損壞建築物。
3.樂山大佛的真實名稱
“樂山大佛”其實是後人對這座位於四川省樂山市的大佛的通稱。這座唐代大佛的真實官方名稱卻一直是迷。事實上,根據後來諸多專家考察證實,這座被稱為“樂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實官方名稱應是: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
熱門酒店
周邊餐廳
- 0分距離1.5公里
- 0分距離1.6公里
- 0分距離1.4公里
- 0分距離1.6公里
附近景點
- 4.3分距離310米
麻浩崖墓位於淩雲、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於樂山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這種墓葬因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
麻浩崖墓其範圍包括斧頭灣,東西長約200米、上下寬約25米,有編號的崖墓544座,層層疊疊,墓門披連,密如蜂房,極為壯觀。該漢代崖墓群於1988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麻浩崖墓,早年就以內涵豐富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樂山古稱)名墓之首”。墓中保存著許多漢代建築、車馬伎樂、鳥獸蟲魚圖形,且有不少曆史題材的神話故事,以及畫像石棺、書法題刻。同時,還有中國乃至世界遺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它是漢文化與印度早期佛教文化交融的具體反映。
- 4.7分距離370米東坡樓是凌雲山古蹟之一,位於棲鸞峯巔,是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東坡樓坐東北向西南,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的東坡坐像,神態高潔瀟灑,形神俱佳。樓兩側壁上,有清代以來石刻碑記10餘通,其中尤以道光年間所刻東坡畫梅菊四副及東坡笠屐圖畫像為精美。樓前為洗墨池,池中游魚背脊烏黑,相傳為蘇東坡在此洗硯墨水所染。
- 4.9分距離400米東方佛都座落於樂山大佛景區群峰之間,是一個仿古石刻佛像主題公園。該景點於1994年5月建成,集宗教藝術、雕刻藝術、園林藝術為一體,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曲折蜿蜓地構成了壯觀的佛教畫卷長廊,採用摩崖圓雕、浮雕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如果石刻、銅鑄等,充分體現了中國佛教和東南亞佛教藝術的風格,氣勢宏大,分外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