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景點
- 4.5分距離市中心25.9公里
水洞溝是中國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很有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藴藏着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四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裏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如今,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橫城大邊”、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構成中國保存完整的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台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裏還集中了魔鬼城、卧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檉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
- 4.4分距離市中心25.4公里
在水洞溝通往紅山堡幽深莫測的大峽谷中,保存着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它依託雄偉的長城、險峻的崖壁、神祕的古城堡而更顯神奇。水洞溝藏兵洞洞內分岔,有如迷宮。在清理出來的近千米洞道里,闢有20多間土室,其中有小型糧倉、水井、廚灶、兵器庫、火葯庫及陷阱、暗器孔道及指向大峽谷的炮台等軍事防禦設施。土室內牆壁上有小龕,置有破碎陶器,似為油燈之屬。在地面上還可以找到明代兵器的殘件、錢幣、瓷器碎片等。
- 4.7分距離市中心25.6公里水洞溝遺址博物館位於靈武市臨河鎮,館內以大型雕塑、幻影成像、文物等展示形式,結合聲、光、電等技術,再現了遠古人類生產、生活和災難驟起被迫遷徙的活動場景。
- 4.5分距離市中心19.2公里
西夏陵,位於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埋葬了西夏王朝的多位皇帝。現在整個陵區有9座帝陵和140多陪葬墓,是中國歷史上佔地面積的皇家陵寢之一。陵墓的形狀與其他中國陵墓都不一樣,呈倒扣的窩頭形。除此之外,景區內還建有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設施場館,幫助遊客瞭解陵墓背後的歷史文化。
景區目前開放了1、2、3號等陵墓供遊客參觀,其中3號陵墓(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距離西夏史話藝術館和西夏碑林相距較近。
西夏王朝由党項人建立,文字、風俗都與中原漢族不同。王朝滅亡後西夏的城市、歷史也都神祕的消失在戈壁之中,成為千古之謎,直到近代才被發現解讀。在西夏博物館內藏有豐富的西夏王朝文物,其中很多西夏文的石刻和帶有西夏風格的壁畫都是珍品。博物館內部免費的講解也十分精彩,可以幫助大家瞭解神祕西夏王朝的風俗、文化和興衰,也能更加有體會的參觀王陵。
景區內昊王陵可以走近參觀。巨大的倒立半圓形陵墓立於荒地之上,歷史滄桑近在眼前,遠處的賀蘭山麓溝壑縱橫,使人頓生悲涼壯闊的滄桑之感。
景區內的西夏博物館(新館)全新亮相。館內陳列分為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藝術、西夏社會經濟、西夏陵、保護與傳承等六個部分。展出了唐卡、文獻、泥塑、銅鐵器、織物、瓷器等近5000件藏品,其中包括了近些年來西夏陵考古研究過程中出土的大量精品文物。
- 3分距離市中心799米靈武高廟位於銀川市靈武市復興街,整體廟宇坐北朝南,聚廟宇羣為一整體,主體建築始終分佈在一條中軸網上,體現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結晶。靈武高廟又稱上帝廟、玉皇廟,原名為玄武觀,始建於隋開皇二十年,主要建築包括南天門、無量殿、王母殿、觀音閣等11座廟宇。
- 3.7分距離市中心28.9公里寧夏靈武恐龍地質博物館作為歷史博物館陳列有世界最大的恐龍股骨複製模型及原亞洲最大的恐龍模型——四川合川馬門溪龍複製模型,該模型長22米、高10米。還有奔龍、竊蛋龍及恐龍蛋、狼鰭魚、潛龍、大脣犀牛頭骨、烏龜等動物化石。靈武恐龍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國際著名恐龍專家徐星鑒定,屬樑龍類中一個罕見的分支——叉背龍類,為中生代中侏羅紀大型新蜥腳類食草恐龍,距今約1.6億年。靈武恐龍是中國已知蜥腳類恐龍中個體最大的屬種之一,某些數據如背椎長度甚至超過已知所有恐龍屬種。樑龍在赤道以北首次發現,靈武恐龍堪稱“北半球一龍”,屬國寶級恐龍化石。靈武恐龍化石遺址是迄今為目我國發現面積較大、分佈集中、保存完整、周邊環境未遭破壞的恐龍化石。對研究蜥腳類恐龍形態學、分類學和系統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它為了解中生代地理及全球古動物地理區系的形成提供重要訊息。對展現史前生態景觀,研究西北地區遠古時期地理、氣候,恐龍種屬的繁衍、遷徙、滅亡及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説,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和重要科學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