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景點
- 4.7分距離市中心7.1公里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寶庫。以伊河為界,石窟分為西山和東山兩部分,東山石窟多是唐代作品,而西山石窟開鑿於北朝和隋唐時期,是精華的部分。龍門石窟內的佛菩薩雕塑慈悲親切、儀態萬千,冰冷的石窟莊嚴肅穆,這些雕刻藝術堪稱是佛教藝術中的珍貴遺存。
- 4.7分距離市中心33.8公里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也稱:秦兵馬俑,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約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這裡出土了一千多個士兵陶俑,每個表情姿態各不相同。站在龐大的地下軍陣前,你會感覺到兩千年前始皇帝掃平六國、統一天下的非凡氣勢。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為自己營建陵園,前後將近使用了72萬人力,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
- 4.4分距離市中心11.6公里
都説“天下武功出少林”,別説從小深受少林功夫影響的國人,許多國際友人到了河南,也都會去少林寺看看。這裏不僅是天下武林聖地,也是佛教禪宗祖庭。在少林寺擺幾個經典武打造型留張影,江湖的刀光劍影似乎就在眼前閃過。
關於少林寺的兩個關鍵詞
1. 禪宗之祖
少林寺是我國的佛教聖地,也是漢傳佛教“禪宗”的祖庭。公元527年,印度名僧菩提達摩(達摩祖師)經水路航海至中國南部,然後北渡長江進入中原,來到少林,在少林寺後山一帶坐禪傳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禪宗教法,並由此確立了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崇高地位。
如今,很多遊客都會來少林寺祈福求平安。
2. 武術之源
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少林寺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自此少林僧眾習武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發源地,而少林派則是武林中範圍廣、歷史悠久、拳種很多的武術門派,自古就是國人心目中的“天下武林第一大門派”,天下武學的泰山北斗。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僧的歸葬地,清幽肅穆,也許你能從這兒找到電影《少林寺》的影子。
旅行乾貨
- 怎麼玩?玩多久?
- 推薦自由行玩法:
半日遊:少林寺-塔林-初祖庵-達摩洞-少林寺武術館表演
少林寺建築羣主要包括三部分:常住院塔林、初祖庵、達摩洞。多數從洛陽或者鄭州出發前往少林寺的遊客,都會選擇這條線路。
少林寺的格局是典型的漢傳寺廟風格,中軸對稱,進入山門後一路向前走即可,寺內不大,一個小時可以結束遊覽。
塔林位於少林寺以西約400米,是少林寺歷代高僧圓寂之後的墓地。佛教有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在這裏,你可以瞭解到少林寺歷代高僧的生平。
初祖庵和達摩洞也在少林寺附近,步行遊覽即可。初祖庵是宋代人為了紀念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而達摩洞正是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的地方。
一日遊:少林寺-塔林-三皇寨
上午按照半日遊的行程,先遊覽少林寺,再前往塔林,距離塔林約5分鐘步行距離的地方就是“少林索道”。乘坐索道到達三皇寨站後,步行約30分鐘,可以到達三皇寨景區的入口。
遊玩三皇寨景區至少需要3-4個小時的時間,景區內有很多奇特的地質景觀,三皇寨懸空棧道更是不容錯過。走在懸崖棧道上,一邊是高聳的峭壁,一邊是萬丈懸崖,對身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兩日遊:少林寺-嵩陽景區-中嶽景區
少林寺與嵩陽書院、中嶽嵩山同在登封市境內,時間充裕的遊客可以購買三地的聯票,分兩天的時間來遊玩。第一天去少林景區,晚上觀看《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劇演出,第二天前往距離登封市區較遠的嵩陽和中嶽景區。
- 去哪兒可以看到正宗的少林功夫?
現如今,作為普通遊客是很難在少林寺看到少林武僧們的練武場面了。不過遊客可以憑少林寺套票,前往少林寺以東約700米處的少林寺武術館觀看少林功夫表演。
表演時間大約為:9:30,10:30,11:30,14:00,15:00,16:00,17:00,每場表演持續半個小時。
- 住哪兒好?少林寺周邊有一些農家旅館和客棧,但是條件一般,如果不是趕時間的話,不建議住在這裏。如果要住宿一天的話,住在登封市區是個不錯的選擇,到嵩山的三大景區都比較方便。
- 少林寺有素齋可以吃嗎?既然要遊覽少林寺,素齋自然不要錯過。少林寺內的素齋館叫“歡喜地”,可以試試。
少林故事
史上超牛釘子户:
説起釘子户,不是現在才有的,至少在唐朝時就出現了少林寺這樣的釘子户,大唐皇帝李淵下旨拆除卻沒能拆掉,李世民上台後不僅沒追究對少林寺反而大封大賞。與現在那些釘子户比,少林寺堪稱史上超牛釘子户。
事情的起源是李淵下的一道拆遷聖旨,要求河南境內包括少林寺在內的寺廟全部拆除。
接到旨意後,少林寺全寺上下數百僧人都不肯服從,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集體抗令。李淵沒有辦法,畢竟唐朝剛剛建立不久,不能因此得一個“殘暴不仁”的名聲,於是默許了少林寺的“留置”,但是收回了秦王賜予少林寺的四千畝寺田。
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后,才又重新賜了少林寺四千畝地,允許少林寺練僧兵,開殺戒,吃酒肉。
寺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大家到少林寺後不妨去看看。
- 4.4分距離市中心6.3公里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先後歷經隋、唐、五代、北宋四個時期,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被金兵燒燬,沿用523年之久。應天門是當時舉辦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若元正、冬至、陳樂、宴會、赦宥罪、除舊佈新,當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等重要慶典,皇帝均登臨聽政,功能類似現在的北京午門。這座城門既見證了隋煬帝楊廣入主東都、唐高宗詔釋百濟扶余王、女皇登基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的王朝盛世。每逢上元節,應天門廣場也會舉辦盛大的百戲表演,隆重的時候,演出的隊伍會從這裏一直綿延到4公裡外的郭城的正南門。應天門在不同時期名稱也有所不同:隋代初建,根據《論語》“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取“以天為則”之意,故稱“則天門”;唐神龍元年705唐中宗李顯執政時期,避武后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改稱應天門。唐玄宗開元年間,此樓改稱為五鳳樓,五鳳樓一直沿用至五代、北宋時期;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洛陽成為戰場,遭到嚴重破壞,金兵一把火燒燬了這座繁華了530多年的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應天門規模宏偉,氣勢浩大,是中國禮制中能彰顯身份和地位的建築之一。《元·河南志》記載:宮城正門曰則天門,門有兩重觀,上曰紫微觀,左右連闕,闕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29.4釐米來計算,摺合今天的36米左右,這座恢弘的城樓差不多有今天的十二三層樓高。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應天門上向南眺望,並作詩云:“龍門翠黛眉相對,伊水黃金線一條”。在應天門上就可以看到15公裡外的龍門伊闕,顯示出應天門的雄偉壯闊。
- 4.3分距離市中心6.8公里
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曾是隋、唐、五代和宋代宮城遺址的核心區域,其中出名的是武則天時期的明堂和天堂。明堂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網上,是宮城的正殿,也是當年唐高宗和武則天一統天下、執掌國政的重要場所。2013年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通天浮屠的原型就在這裏。
天堂建築外觀五層,內有九層,象徵著天子九五之尊的無上地位。遊客可以乘坐電梯直達九層,俯瞰洛陽全景,夜景更是不容錯過。其它樓層內也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和壁畫,可以瞭解到深厚的佛教文化。
- 4.6分距離市中心17.9公里白馬寺始建於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之後、首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寺內現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場所。如今在白馬寺旁又新建了一個“世界佛殿博覽區”,以展示印度、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