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支持使用IE8及更低版本IE瀏覽預訂

您可以使用永安旅遊App或其他瀏覽器預訂

掃碼下載APP

  • 繁體中文
  • English

WhatsApp報名及查詢(旅行團)

香港 +852 2928 8882

澳門 +853 6262 1623查詢旅行團


服務時間:
旅行團預訂查詢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訂單查詢
【旅行團、郵輪假期】
星期一至日:9:00am-8:00pm

售後服務查詢
【酒店、自由行及機票】
星期一至日:9:00am-9:00pm

【會籍及積分查詢】
星期一至五:9:00am - 1:00pm、2:00pm - 6:00pm
(公眾假期除外)

太原植物園

4.6分 植物園 親子景點第3名
查看全部20張圖片
營業時間
11/01-03/31 09:00-18:00營業;04/01-10/31 09:00-19:00營業
景點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源街道太古路與晉陽大道交叉口
景點介紹
太原植物園概述太原植物園是市委確定的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入選財政部第三批PPP示範項目,榮獲山西省改善人居環境PPP項目獎。選址於晉源區太山腳下,西起風峪溝口,東到舊晉祠路,北起風峪沙河,南至太古公路,總面積約2730畝,項目總投資 35.58 億元。太原植物園總體規劃分為入口管理區、植物科學分類區、植物科學應用區、植物進化展示區、科學實驗區五大功能區域。建設內容包括主入口建築、展覽温室、盆栽博物館、濱水餐廳及科研中心五大建築區和二十五個專類園。共收集植物 3000 餘種。植物園項目建築設計由國際知名的設計公司奧地利 DMAA 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和德國瓦倫丁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事務所設計完成,園林景觀設計由北京林業大學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太原植物園以保護山西省物種多樣性和植物資源、歷史資源為已任,收集太行山、呂梁山特色植物為主的温帶地區植物資源,引種馴化適合於當地的新優特品種,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功能,實現優美的園林外貌、科學內涵和特色地方文化資源的有機結合,是我省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生態休閑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為市民增添了一處既能系統瞭解植物科普知識,又能休閑娛樂、度假旅遊的好去處,同時與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太山龍泉寺景區、蒙山大佛景區、晉陽湖公園和晉陽古城遺址公園相連成片,形成太原市獨特的旅遊品牌。此外,太原植物園的建成為我市鞏固“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對完善我市公園門類,促進省城旅遊區域的快速形成和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品位,構建青山綠水之城、和諧宜居之城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主入口主入口建築面積20135平米,融入了山西大院的建築風格,是集辦公、植物科普館、標本館、報告廳、餐廳、遊客接待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築。遊人可以站在主入口的懸挑上俯瞰整個植物園的全貌,遠處還可以眺望到太山,美景盡收眼底。在主入口處,還設有植物科普館和昆蟲標本館。植物科普館面積4300 平米,館內118部教育科普視頻均由我園自主編導自主拍攝,展覽主要以“活色生香生生不息”為主題,分為植物演化(探尋植物本源)、植物奧祕(瞭解植物結構)、植物智慧(見識植物的奇妙)、植物價值(細數植物的貢獻)、植物生態(領略植物的影響力)、植物文化(植物與中國傳統文化)、植物晉美(山西植物分佈與保護)七大主題展覽區。在藝術與自然創新融合的奇妙氛圍中,光影與花葉隨着參觀翩翩起舞。昆蟲標本館陳列出2000多盒(4000餘)衹珍奇昆蟲等節肢動物標本,並通過基本知識的講述,意圖讓人們瞭解自然、感受自然、熱愛自然,增強保護昆蟲、保護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昆蟲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是地球上進化又成功、又豐富多彩、又奇妙無窮的生物類羣。從色彩繽紛的蝴蝶、訪花釀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知了,到身手矯健的蜻蜓、揮舞“大刀”的螳螂;從成羣結隊的螞蟻,到令人生厭的蚊子、蒼蠅、蟑螂等等。昆蟲的種類之多,為其他動物望塵莫及。昆蟲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同一種的個體數量也大的驚人。全世界已知昆蟲超過110萬種,可能還有幾百萬種等待我們去發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成為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的共識。人類衹有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和諧相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是我們策劃昆蟲標本科普展覽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展覽温室太原植物園温室羣由熱帶雨林館、沙生植物館和珍貴花卉館3個單體温室和温室能源中心組成,其中3個展覽温室全部使用木結構穹頂建造,跨度達88米,其建造理念在現代温室構造的基礎上承襲了山西古典木結構建造理論,是古典與現代的結合,是太原植物園對腳下這片熱土樸素的致敬。熱帶雨林温室面積5521平米,由熱帶雨林奇觀區、熱帶雨林羣落模擬區、飛瀑觀景區、趣味植物園、棕櫚花園和熱帶水生植物園組成;沙生植物館面積2245平米,分別收集展示了來自非洲、美洲和澳洲的沙生植物;珍貴植物及四季花卉展覽温室面積1470平米,主要收集和展示了熱帶花卉、蕨類植物、廕生植物等。長期以來,植物園的展覽温室,已經成為遊客心目中具有魅力的地方。造型優美的大型展覽温室,如英國邱園的棕櫚温室和威爾士王妃温室、美國密蘇里植物園的網架式大跨度半球形温室、紐約植物園温室、費城長木花園温室等,都已不僅是植物園這座皇冠上的鑽石,而且成為所在城市建築、文化和文明的標誌。在一定程度上,展覽温室能夠代表一個城市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展覽温室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那時的温室是為植物引種服務的栽培和繁殖基地,為科研工作提供實驗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場所,以及家庭自用的花木培育場所。隨着經濟、科技以及人類對自然認識水平的提高,展覽温室也發生了重要的變革,現今的展覽温室不但是植物收集與展示、科學保育與研究的地方,也是融合生態與環境、科普與教育、文化與藝術、旅遊與觀賞為一體的綠色空間。因此,展覽温室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多水平交叉的一個學科,它的構建和運行涉及建築學、園藝學、生態學、美學及管理學等,並形成一種由人工控制、展示生長在不同地域和氣候條件的植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室內花園。熱帶雨林館熱帶雨林館佔地 5521 平米,依靠北側現有山體地形, 於南側外接水體,通過斷崖、絕壁、峽谷、洞穴、飛瀑等展現出多元的景觀空間,山體高處可達 12 米,高山險峻,斷崖陡峭,同時又兼具深邃的峽谷,一瀉千里的瀑布和潺潺的溪流,整體佈局收放結合,營造出自然多變的地形地貌。以沉橋、棧道、平台、汀步等遊覽徑道將這些節點空間貫通。展覽館內佈置有各類典型熱帶雨林植物,上層以高大喬木為主,樹冠高高凌駕於其他樹層之上,如“鶴立雞羣”,中層以中小喬木構成,林間穿插附生和攀援植物,形成空中花園。下層各類地被、蕨類植物疏密不等,大喬木根系盤根錯節,形態各異,宛如穿行在熱帶雨林優美而神祕的植物世界裏,或震撼壯麗、或秀美奇特、或質樸幽靜,富感染力。展覽館由六個區域組成。熱帶雨林奇觀區入口斷崖絕壁的地形讓進入展館的遊客歎為觀止,崖壁上反應雨林地域文化的石刻、巖畫隨處可見。順着斷崖方向隱約可聽到遠處隆隆的水聲,看到橫跨在空中的棧道,吸引着遊人的腳步不由自主一探究竟。也可以拾級而上,由此進入5米高的空中觀景平台,美景一覽無餘。該區植物配置主要是集中表現熱帶雨林的典型景觀特徵,如熱帶雨林八大現象、佛教文化的“五樹六花”等。熱帶雨林羣落模擬區巧妙的利用高低錯落的地形展示亞洲熱帶雨林、美洲熱帶雨林以及非洲熱帶雨林植物羣落典型景觀。叢林內綠茵葱葱,樹冠高大濃密,附生植物造就的空中花園到處可見,多姿多彩,滿樹春色。各種植物的根系又是千奇百怪,各具特色,給遊人一種身臨其境般的熱帶雨林體驗和感受。飛瀑觀景區入口處未見瀑布先聞其聲,經過蜿蜒曲折的道路瞬間呈現在遊客眼前。以瀑布作為景區的核心景觀,瀑布高低落差 9 米,層疊而下,由石材堆積而成,瀑布下一汪清水,動靜結合,植物與山水融為一體。瀑布的觀賞點是觀景平台,可從高處遠眺,引人無限遐想。地面部分瀑布前留出硬地,作為遊人移步賞景、休憩、攝影的空間。熱帶雨林果樹區該區位於展館西北側,山體高處可達 12 米,水流潺潺。根根據地形佈置各類雨林趣味水果,如香蕉、木瓜、番石榴、波羅蜜等。每種水果適宜的生長條件都不同,但普通特點是喜熱、不耐寒,所以生長在温暖、濕度高的地方,在熱帶雨林果樹區將這種令人眼花繚亂的獨特現象展現出來,為遊客開闢一片雨林天地。熱帶雨林風情區該區位於西側入口處,地形相對平坦,集中種植各類高大挺拔的棕櫚科植物,挺拔多姿。林下佈置四季花卉,色彩鮮艷明快,並根據時令不定期更換,形成迷人的異域風光。熱帶水生植物園以高大山體為背景,在佈局上整個山體的水系都回歸到這個水體中。遊客穿行於高低起伏的熱帶叢林間,目不暇接、跌宕起伏,來到開闊的水面,寧靜而舒緩,漫步於木橋之上,與水的接觸,放飛心情。沙生植物館沙生植物館是集物種保育、科學研究、科普展示為一體的景觀温室。展覽館內收集了來自澳洲、非洲、亞洲和美洲的沙生植物,展示不同沙漠區的風土人情。本館結合現有地 形,大塊麪的佈置手法,根據仙人掌類、多漿植物的原產地將温室進行地域分區展覽。美洲沙漠植物區該區面積約600平米,為此館內的大主體展示區。該區搭配的巨人柱,通體金黃的金琥,刺如鷹鈎的巨鷲玉,基幹形如酒瓶的酒瓶蘭,主幹酷似龜殼的龜紋木槿,華貴高雅的絲蘭等為羣落骨幹,疏密有致地佈置着其他龍舌蘭科和仙人掌科植物,讓人真切感受到濃厚印第安風情的美洲荒漠風光。非洲沙漠植物區該區面積約 200 平米,着重展示原產地在非洲大沙漠和稀樹荒漠地帶的代表性沙漠植物。以身披銀針、霸氣十足的非洲霸王樹,枝幹遒勁、花艷如火的沙漠玫瑰,鬼斧神工、歎為觀止的鬼切蘆薈,孑然一身、無花無葉的光棍樹等為羣落骨幹,配合風蝕巖石、流沙孤壁的沙漠景觀,其間點綴其他蘆薈屬、虎尾蘭屬等沙生植物,彷彿讓遊人置身於鷹飛孤寂、廣袤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澳洲荒漠植物區該區面積 50 平米,以高大偉岸、形如巨瓶的昆士蘭瓶子樹,秀氣俊朗、素有澳洲“黑馬王子”之稱的黑海子樹,身材魁梧、厲害的澳洲摩爾大蘇鐵等為羣落骨幹,配合紅土、紅色弧形巖石,再疏密有致的配置其他中小型沙生植物,展現別具一格、具有韻味的澳洲風情。精品沙漠植物展櫃主要是展示沙漠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部分種類的形體或表皮顏色會發生一些畸形變異,主要有斑錦、綴化、石化等。由於發生的概率很低,一般情況下很難見到,因此變異的個體就顯得尤為珍貴。在沙漠温室台階的一側,佈置了幾組玻璃展示櫃,主要用來展示金琥綴化、金琥錦、非洲霸王柱綴化等,以及番杏科的生石花屬等較為珍惜的精品沙漠植物。旱溪蜿蜒曲折、由寬變窄,從各個展區穿過將整個沙生館串聯起來後消失在館內,象徵著沙漠裏對水的渴望,以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場館中間的回峯柱運用漂浮木製作一個巨型構築物,形如瓶子樹,作為整個場館內空間的延伸,中間隆起部分可以展示各區域的一些民俗文化標本。四季花卉館該温室面積1470平米,引入沉降花園的理念,以道路串聯出高中低三個景觀層次,落差達到3米,螺旋而下。北側入口為主要觀賞路線,拾級而下通過二層觀景平台到達整個展館的底層。南側則設定無障礙通道,便於特殊人羣到達底層。植物方面以熱帶花卉、蕨類植物、廕生植物營造豐富的景觀層次。高低變化的擋土牆是本展館的一大特色,以不銹鋼板、石材、植物等素材展示豐富的牆體立面效果。温室植物展示區該區面積 470 平米,集中展示珍貴植物、廕生植物、蕨類植物,局部點綴一些造型奇特飄逸的景觀樹種,或珍貴植物。食蟲植物展示區食蟲植物通過各自的手段,讓昆蟲在它們的葉莖上停留,然後掉進它們的陷阱,進而被食用。展區通過透明的玻璃展板將食蟲植物展示,既可保證遊客的安全,又可讓遊客近距離觀察食蟲植物的生長形態。花卉主題景點展示區該區面積 235 平米,結合牆體、溪流,以蘭花為主的花材搭建而成主題景點,在這裏遊客可以觀賞到不同品種的蘭花,感受一場蘭花盛宴。在這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主題的花卉展示,有花有景,景中有花、花寓於景,是遊客留影的好去處。精品花卉展示區以幾架、隔斷、漂浮木、展示櫃等形式集中佈置展示世界各地珍貴蘭花品種。如:美洲卡特蘭、東南亞“蘭花之後”蝴蝶蘭、韓國“蘭花新星”大花蕙蘭、“希臘公主” 捧新蘭、“優雅舞者”跳舞蘭等。懸吊植物展示區該區面積50平米,通過各種載體集中佈置各類熱帶蘭花以及其他懸吊觀葉觀花植物。三組大型立體花藝,高低錯落佈置,令人賞心悦目。盆景館一花一葉一菩提,一盆一景一世界。盆景起源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類社會歷史長河中,原始時期,人類羣居大自然,並依賴大自然。隨着人類文明發展,集居城市的人們,雖身居城市,仍然眷戀、酷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太原植物園盆景館這座環形流線式的建築,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融古貫今,向人們展示盆景的源遠歷史、獨特技藝、創新成就和文化內涵。在傳承與創新的洪流中,將不忘初心,開啟晉派盆景的新篇章!盆景館分兩層,目前一層展出奇石、山石盆景,二層展出樹樁盆景、多肉等植物,通過屏、欄、几案等傢俱設施對空間進行劃分及對盆景及奇石進行陳列,以情景模式展現中國盆景的偉大藝術。盆景講究一景、二盆、三託架三位一體,盆景三要素相得益彰融於一體,多藝術元素的融會貫通,呈現作品的整體美、藝術美。歷代盆景匠人的藝術創造,使小盆景展現大天地。盆盎可見自然之美,意境方識匠心之妙。俗話説,盆景奇石不分家,玩盆景的人好多都是奇石愛好者。因為做附石盆景、水旱盆景的時候都會用到石頭,如果能有奇石來相襯,那更是相得益彰。此外,盆景、奇石同屬雅好,二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濱水餐廳濱水餐廳建築面積 2822平米,臨水而建,屋頂採用中國傳統的抬樑式木結構,落地的玻璃,可以將植物園的美景一覽無餘,落座用餐,視覺、味覺都是一種美的享受。科研中心總面積約 54畝,科研中心共建有 7 棟單體建築,分別是圖書標本館、員工餐廳、員工公寓、實驗辦公樓、專家公寓、園林廢棄物處理站。為滿足科研人員進行植物資源引種馴化、遷地保護與科學研究,科研中心還設有 300 畝的實驗田。25個專類園此外,還有二十五個專類園,包括:植物應用園、絢秋園、竹園、APG 分類園、月季園、珍貴瀕危園、宿根花卉園、丁香莢蒾園、菊園、巖石園、葯茶園、百果園、樹木園、銀杏松柏園、盆景園、槐香園、攀援植物園、水景園、棕地恢復示範園、桃花園、櫻李園、海棠園、牡丹芍葯園、楊柳椴樹園、木蘭園,一年四季,美景不斷。春來繁花盛開,夏至綠意濃濃,入秋滿園金黃,隆冬松柏挺立。

周邊餐廳

附近景點

  • 龍山石窟
    4.4分
    距離3.1公里
    石窟
    古跡
    龍山石窟位於太原的龍山山巔,是國內現存規模比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道教石窟,始鑿於元代初年,由道人宋德芳主持興建。龍山道教石窟共有虛皇龕、三清龕等八個洞窟,且有多尊石雕像,神態動作十分傳神。與佛教石窟的精緻細膩不同,道教石窟風格樸實,甚至還容易給人一種粗糙的感覺,如窟內塑像衣飾的雕刻簡潔素淨,十分內斂。
  • 蒙山大佛
    4.5分
    距離4.6公里
    雕像/雕塑
    古跡
    蒙山大佛,也叫西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了。蒙山大佛本來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 1980年大佛被重新發現,但佛頭已不知去向。現在的大佛頭部是後來新鑿的。蒙山大佛非常雄偉,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照比例計算,加上佛頭高度,大佛原本高度大約為46米。
  • 聖母殿
    4.9分
    距離4.7公里
    祠堂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該殿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大殿是一座正方形建築,殿內看不到一根承重的明柱,從而使殿內的空間增大了不少,這種奇特的構築頗為罕見。殿內的宋代侍女塑像,均是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女性形象,是晉祠文物中極為珍貴的佳作。

周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