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典當
4.4分 歷史建築
查看全部7張圖片
景點地址
昆山市千燈古鎮
景點介紹
餘氏典當是始建於明末清初徽商餘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裏”。據載,餘氏的祖先餘愛山於明代萬曆年間自安徽休寧縣遷來崑山千墩吳家橋開店經商,餘氏具經營斂財頭腦,收入頗豐。古時里人稱“吳家橋”為玉溪,並稱餘氏為“玉溪餘氏”。“餘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營建的徽派建築羣。餘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存五進。一進東為店鋪,四開間門面,經營茶雜山貨;一進西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二進是明廳“立三堂”;第三進為大堂樓,走馬樓為住宅;第四進為小堂樓。第五進為當庫。整個建築羣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後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牆,可確保財產安全;後面是“更樓”,可為全鎮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餘氏“立三堂”,風雨滄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餘氏家族,代代相傳,後繼有人,曾經是千墩鎮上“南顧、中餘、北葉”顯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輩出的禮儀之家、書香門第。餘愛山的第三代傳人餘國柱,於順治丁亥年高中進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順治丙戌年,餘國柱和他的侄子餘震元同入“科校場”考場,同登一榜,鄉里傳為佳話。
熱門酒店
附近景點
- 4.2分距離40米秦望山原名秦柱山,為千燈悠久歷史的見證。吳壽夢時(公元前585年-前561年)海寇經常來騷擾,就在千燈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樓。這里屯兵守衛,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樓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該墩泥土建通裕社倉,嗣後民間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烽火樓已不復存在,後於2003年恢復舊貌。
- 4.3分距離110米樑天監二年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禪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複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珏,因年老無嗣,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模宏偉,是佛家聖地,江南民眾前來朝拜,香火不絕。元末寺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樂二年,户部尚書夏原吉浚治吳淞江及千燈浦時,曾借宿於此寺。萬曆年間(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該寺毀於戰火,僅存後房數間及和尚數名。解放後和尚轉業,後房移屬醫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復原貌。
- 4.5分距離120米
秦峰塔位於江蘇崑山市千燈鎮尚書浦西,始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重建。塔呈平面方形,為磚身木簷樓閣式塔,共七層,高38.7米。
清鹹豐10年(公元1861年)塔簷、平座焚毀,幸塔身保持宋代原構,結構良好,塔壁倚柱、內外扶璧拱、壺門及東、南、北通道藻井為宋代建築典型樣式。
該塔每層收分顯著,故曆代有“美人塔”之稱。1994年進行修複。重鑄塔刹,新敷塔衣,腰簷、平座、欄杆、樓板、木梯,恢複其宋代風格。1957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