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長城
4.5分 古跡
查看全部14張圖片
營業時間
8:30-18:00營業
景點地址
嘉峪關市峪泉鎮嘉峪關文物景區左翼
景點介紹
嘉峪關的左翼一段長城,叫做明牆。在關城南側,緊靠討賴河北岸80米懸崖之上的邊緣有一墩台,叫做討賴河墩,這裏開始,長城象一條卧龍,伏於戈壁之上,向北橫穿甘新鐵路和蘭新公路,直爬到嘉峪塬上,與關之外城相接。這一道黃土夯築的長城保護較好,除公路、鐵路穿行的地方有殘斷外,基本完整。明牆總長6559米,其中斷缺265米,佔全長的百分之四強。長城殘高3.5到4米不等,有些地方顯山宇牆的痕跡,已看不清。底厚4米,上寬2.5米,有的段落底厚3.5米,上寬2米,均為黃土夯築,夯土層13釐米到19.5釐米不等。這一段共有長城墩三座,比較完整。基本上是四五里左右設一墩台,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長城網上。從關城向北的一段長城叫暗壁。長城從關城東北角上的“閘門墩”起,沿黑山內側向北伸展,與黑山一帶的九溝十八坡口成平行線,經過嘉峪關公社嘉峪關大隊第二、第四、第五生產隊,穿過戈壁,在嘉峪關公社黃草營一隊附近直插黑山山腰,擋住了西面的大小山口。為了防止敵人從黑石峽口進入長城之內,又在黑石峽口修了一道東西走向的斷壁,長約750米,高3米多,寬4米,從西面山坡上向下直插暗壁城牆,封鎖了山間通路。這段暗壁共長8200米,其中斷缺1610米,佔總長的將近百分之二十,斷缺處都是經過農田的部分。因是就地取材,故有三種夯築方法。連接長城的一段約5700米牆為黃土夯築,牆高4.6米。明牆與暗壁,猶如給關城增添了兩支鐵翅,使關防更加嚴密。為了使這一段城牆更加牢固,和長城平行,在長城外39-60釐米處,挖有一道溝(亦稱外壕),雖經數百年風吹沙填,但在山頭仍可看到溝的遺跡。壕溝從關南的北大河沿向北伸展,遇山爬山,遇戈壁穿戈壁,一直到關北的黑山上,長達6000米。溝上寬9.8米,下寬3.5米,深2.1米。這條壕溝,當年起了保護西長城的作用。
熱門酒店
附近景點
- 4.5分距離110米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樓閣為兩層兩檐歇山頂式建築,底層兩邊為單間鋪房,四周立紅漆明柱18根,形成迴廊。內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官廳。四面裝有花格門窗,上部繪製山水人物彩畫80餘幅。此閣在明清時為文人墨客會友、吟詩作畫、讀書的場所。到了清代末年成為文官辦公的地方。
- 4.4分距離120米明末清初從內城遷到現處。廟內原有大殿一座,陪殿兩座,另有刀房、過廳、馬房和牌樓。總面積720平方米。關帝廟曾多次擴建,末次重修是嘉峪關遊擊將軍熊敏謙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關關城文管所自籌資金70萬元對關帝廟進行了重新修復,對牌樓進行了彩繪,使關帝廟恢復了明清時的風采。
- 4.3分距離130米戲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關遊擊將軍袋什衣主持修建,系當時守城官兵、城內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場所。其形制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戲台,由木製屏風把前後台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製八幅人物圖,是人們熟知的“八仙”內容。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內容是寺廟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這些繪畫內容在其它戲台上是非常少見的。戲台兩側書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