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景點
- 4.7分距離市中心1.2公里
小西天在山西隰縣城西北1公里的鳳凰山上,原名千佛庵,是一處佛教寺院,創建於明代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寺內分上、下兩院,兩院內有許多色澤明麗、造型生動的塑像,堪稱明代彩塑中的精品。下院有無量殿、韋馱殿、左右廂房和前向掖門等建築。無量殿坐西面東,內有數十尊銅佛和木雕天宮殿閣。上院左右分別為文殊殿、普賢殿,正中為大雄寶殿。大殿內,滿佈大型彩繪懸塑,正面橫排著5個互通的佛龕,5尊主佛端坐其中,左右兩側10尊弟子侍立。殿內,有33層天宮閣,彩繪色澤艷麗,雕樑畫棟。殿內懸塑眾多,人物造型豐滿、生動,內心世界刻畫感人至深,是明代彩塑塑造精美,充滿韻味的珍品,至今色澤依舊,成為明代彩塑藝術的寶庫。
- 5分距離市中心359米
- 4.7分距離市中心33.8公里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也稱:秦兵馬俑,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約1.5公里處,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這裡出土了一千多個士兵陶俑,每個表情姿態各不相同。站在龐大的地下軍陣前,你會感覺到兩千年前始皇帝掃平六國、統一天下的非凡氣勢。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為自己營建陵園,前後將近使用了72萬人力,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
- 4.7分距離市中心7.1公里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寶庫。以伊河為界,石窟分為西山和東山兩部分,東山石窟多是唐代作品,而西山石窟開鑿於北朝和隋唐時期,是精華的部分。龍門石窟內的佛菩薩雕塑慈悲親切、儀態萬千,冰冷的石窟莊嚴肅穆,這些雕刻藝術堪稱是佛教藝術中的珍貴遺存。
- 4.7分距離市中心8.6公里
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有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華山又有“太華山”的雅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奇險”兩字是華山風光的精髓。“自古華山一條道”形容的就是華山的險峻,景區有長空棧道、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多處驚險刺激的景點,親臨其境者,無不歎為觀止。
華山景區面積遼闊,包括主峯景區、西嶽廟景區、仙峪景區等。其中主峯景區是華山的核心景區,包括“華山一條路”和東南西北中五大主峯。大多數人心中的華山,指的就是主峯景區。
五大主峯
東峯海拔約2100米,因位置居東得名。峯頂有一平台,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人稱朝陽台,東峯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峯。東峯由一主三僕四個峯頭組成,朝陽台所在的峯頭較高,玉女峯在西,石樓峯居東,博台偏南。東峯有景觀數十餘處,位於東石樓峯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形似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於此。
西峯海拔約2000米,因峯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峯、芙蓉峯。徐霞客《遊太華山日記》中記述:“峯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當指此石。西峯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説,其中家喻户曉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流傳於此。
南峯海拔2100餘米,是華山較高主峯,古人稱它是“華山元首”。 南峯一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斷層深壑,同三公、三鳳山隔絕。南峯由一峯二頂組成,東側叫松檜峯,西側為落雁峯。落雁峯名稱的來由,傳説是因為迴歸大雁常在這裏落下歇息。
北峯海拔約1600米,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因有若雲台,又名雲台峯。唐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峯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有名的“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山上景觀頗多,有名的有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老君掛犁處等。
中峯是去其它四峯必經的之地,居東、西、南三峯中央。峯上樹林鬱鬱葱葱,環境清幽。峯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説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又被稱為玉女峯。
主要景觀:
華山有名的景區多達210餘處,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各種經典詩詞。
-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位於華山南峯東側山腰上,是華山派宗師——元代賀志真道長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懸崖絕壁上鑲嵌石樁,鋪上木板而成。走到棧道盡頭,能夠看到賀掌門修身的“賀祖洞”。修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孔中楔進石樁,石樁之間鋪上寬約40釐米的木板,遊客通過這裏,必須身貼崖壁,手拉鐵鏈,腳踏木板,側身緩慢向前移動。
- 西嶽廟
西嶽廟又名華岳廟,是歷代帝王供奉和祭祀西嶽大帝“少昊”的廟宇。它始建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公元前134-前129年),當時建在華山腳下的黃神谷(今黃甫峪)口。東漢桓帝時(公元147-167年)遷於現址,改為今名,唐宋明清歷朝多次重修。
- 蒼龍嶺
蒼龍嶺上的台階衹有2尺多寬,兩旁萬丈深壑,勢陡如刀削斧劈。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在這裏遙望青松白雲,耳聽風聲大作,令人心驚目眩。
- 金鎖關
金鎖關為華山五關之一,建在三峯口的一座石拱門上,是由五雲峯通往東、西、南、中四峯的咽喉要道,鎖關後則無路可通,所以又稱為通天門。道家認為,華岳為仙鄉神府,衹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所以有“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的民謠。
- 自古華山一條路
“自古華山一條路”即為“華山峪”登山道,包括了自古以來華山登山道上的沿途各景點,連起來就是通常所説的“自古華山一條路”。
遊覽方式
華山有兩個山門(進山口):東山門和西山門(也稱華山門)。坐索道上山,前往東山門;如步行登山,從西山門進入。華山目前有東、西線兩條索道,分別到達北峯和西峯(購票前請提前規劃好登山線路,購買對應票型,中途不可更改。)。
線路一:徒步登山路線
自古華山一條路,古老的登山路,全長12.5公里,有9567級台階,用時4小時左右。由玉泉院徒步出發,經五里關、莎蘿坪(夜爬臨休)、千尺幢、百尺峽等到達北峯,然後自北峯開始遊覽。
線路二:“西上西下”,適合長者和帶小孩遊客的登山路線
這條路線是華山西峯索道上,西峯索道下,即西上西下,整條線路用時相對較短,4小時左右,也較省體力,對於長者與帶孩子的遊客比較友好。
線路三:“西上北下”,80%遊客選擇的一日遊玩登山路線
這條路線是華山西峯索道上,北峯索道下,即西上北下,整條線路是經典的一日遊線路,用時6小時左右,不走回頭路,各處景點都可以遊覽到,大部分遊客選此條線路還有一點,是因為這條路幾乎是一直往下的,相比上山路,輕鬆、快一點。
線路四:“北上北下”,省時、經濟、觀全景的登山路線
這條路線是華山北峯索道上,北峯索道下,即北上北下,整條線路是費用相對低的索道登山線路,如果遊覽時間有限,可以選擇此線路,在北峯遊覽,北峯有紀念亭、擦耳崖、蒼龍嶺、華山論劍碑、全景華山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