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景點
- 4.7分距離市中心10.1公里王家大院距離平遙古城35公里,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時間300餘年修建而成。其規模和氣勢在晉商宅院裡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去過王家大院的人都會感嘆,這裡簡直是一座城!也正是因為它磅礴的氣勢,以及建築和文化上的成就,素來有“王家歸來不看院”的美譽。
- 4.5分距離市中心218米
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曾經是晚清時期中國的金融中心,如今古城內的街道、店鋪和民居依舊保持著傳統的佈局和風貌,走進這座曾經繁華的古城,處處可以感受到當年晉商文化的氣息。平遙古城的牛肉非常有名,清末慈禧太后曾途經平遙,享用了平遙牛肉後非常喜愛。
- 4.6分距離市中心8.8公里
張壁古堡,AAAA級景區,位於介休市城區東南的龍鳳鄉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著綠野。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張壁古堡北側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袖珍“城堡” 。
- 4.8分距離市中心6公里雙林寺是與平遙古城牆、鎮國寺等景點一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寺,寺內比較珍貴的是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的雕塑,集宋、元、明、清歷代彩塑之精華。菩薩殿的千手觀音藝術水平很高,她端坐於滿壁青綠的背景之前,儀容端莊而典雅,神態溫柔而又安祥。每支胳膊塑造得圓潤豐滿,跟身體的比例恰到好處,毫無生硬、造作之感,達到雕塑藝術中和諧、完美的境界。
- 4.6分距離市中心330米介休後土廟,是一處道教廟宇,位於介休縣城西北角,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介休後土廟,是一處包括五進院落並配有樓台殿閣的龐大建築羣。這個建築羣裏,有影壁、山門、過殿、東西廊房、三清樓、鐘鼓樓、後大殿等。後土廟內的主體建築是三重檐十字歇山轉頂結構的大樓。樓頂,龍吻高聳;獅飾、琉璃樓閣、蓮花脊筒、獸頭角神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生動壯觀的琉璃製品的圖畫。後土廟之內,有反映道教內容的近千尊懸壁彩塑。這些塑像,塑造手法極高,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這些彩塑,形象逼真,姿態各異、衣紋線條流暢、形象豐滿而神情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彩塑藝術佳作。據明代萬曆年間金粧聖像碑記載,這些彩塑可能是明代早期的作品。
- 4.8分距離市中心1.5公里祆神樓位於介休市內,也叫玄神樓、妖神樓,是一座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相結合的樓閣式建築。祆神樓原為祆神廟的組成部分,後廟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毀。明萬曆年間改建為三結義廟,清朝進行了重建,在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樓。祆神樓正面呈“凸”字形,總深度20米,突出於廊外的過街樓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較寬的部分,即廟內的樂樓,麪闊五間,進深四間。周設圍廊,空間敞朗,山門腰間平座與過街樓平座銜接,上鋪樓板,形成向廟內獻神演戲的樂樓。它的廟內、廟外部分都是兩層,加上平座和上層的重檐共有四層高。樓內四根通柱直承上層樑架,山門戲樓上下疊構,樓頂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飾瓦件覆蓋。這座高層古建築物,樓內深度、廣度的比例都很協調,因而顯出十分雄壯與穩定的外觀格局。祆神樓為祆教建築,教義以崇拜太陽為主,也稱為“拜火教”,誕生於古老的波斯。金庸小説《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就是中國的祆教。在祆神樓中可以見到許多別的廟宇中不常見的裝飾圖案,例如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這些都是祆教的神獸。它與與蒲州的鸛雀樓、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並稱為“三晉四大名樓”,也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惟一保存的一處祆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