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達土林
4.7分 地質地貌
查看全部20張圖片
景點地址
阿裡地區劄達縣境內
景點介紹
札達土林是受造山運動影響,湖底沉積的地層長期受流水切割,並逐漸風化剝蝕,形成的特殊地質地貌。土林裏的“樹木”高低錯落達數十米,千姿百態,汽車行進其間,就像繞着眾多巨人的腳掌打圈。札達土林作為一種特殊的地貌組合、其形態豐富多姿,在宏觀上沿象泉河兩岸展布着波狀起伏、層林疊現、陡緩相間、氣勢浩大的土林羣,是世界上罕見的“土林地貌”奇觀。這些奇特的“土質山林”地貌為遠古時期該地區所處的湖盆沉積層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隨着水位下降、湖盆抬高,並在氣候及河水侵蝕切割之下形成的。陡峭險峻的山巖看上去似巍峨挺拔的城堡、碉樓、佛塔等,是阿里地區有名的自然景觀。然而,在距今約1100年前,同樣的餘暉中,佇立着的卻是強盛一時的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從現存的殘頹遺址可以想象得到當時場面的巨大,遠非眼前這般光景可比。觀賞點:在縣城以南幾百米的象泉河谷台地是觀賞土林的好地方。拍攝點:在託林寺附近的廣場上,廣場邊幾十米深處,便是寬闊平坦的象泉河網狀水系了,河谷的兩岸土林縱橫,似城堡、似佛塔、似菩薩、似宮殿,延綿數十公里。
附近景點
- 4分距離1.4公里
- 4.5分距離1.5公里託林寺是公元996年由古格王益西沃創建,是古格高僧、藏傳佛教後弘期著名譯師仁欽桑布譯經授徒的場所。1036年古格益西沃及其兄弟強曲沃迎請阿底峽尊者進藏,駐錫託林寺講經著書,宏傳佛法,使該寺更加著名。託林意為飛翔空中,永不墜落。古格開國之時,已確定尊崇佛教。當時的藏地佛教雖開始復興但卻仍然混亂。第二代古格王意希沃撥亂反正,興建託林寺,其規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其後請來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弘法,以此寺為駐錫地。阿底峽帶動了西藏佛教的復興,託林寺也因而逐漸成為當時的藏傳佛教中心。據説,周圍的廢墟里,至今還有許多遺物。宗喀巴的弟子古格·昂旺扎巴對該寺進行過大規模的重建。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許多高僧都曾在此留下足跡。託林寺塔林位於象泉河邊。有二百多座大大小小的佛塔,南北兩邊各有一排整齊的塔牆,每面牆由108座小佛塔組成,據説每座塔裏都有仁青桑布的一顆念珠。夕陽照在這一片土黃色的塔林上,場面之壯觀難以言表,不禁讓人遙想,盛時的託林寺該有何等的燦爛輝煌。
- 0分距離2.1公里